[点晴模切ERP]工厂管理中为什么要对物料进行编码?物料编码要遵循什么规则?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点晴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
→『 经验分享&操作答疑 』
你有没有遇到这种事:去仓库找个“连接器”,A仓说是“铜头接线端子”,B仓叫它“黄铜头”,C仓那边干脆写着“电工接头”——结果转了一圈,它们其实都是一个玩意儿。 再比如,采购一次性下了5单“黑色塑料壳”,结果每个供应商给的都不一样,有的带螺丝孔,有的没有,有的大一圈,有的又小一圈。 财务对账时看到好几个“电机”,结果编号、名称、价格都不同,问技术,技术说这几个其实是一个型号,只是叫法不同。 这些乱象背后的根本原因,其实就一个:物料编码没搞清楚! 一、物料编码是个啥?物料编码,就是给每个物料定个唯一的“身份证号”。 就像你去超市买瓶可乐,收银员不管你说“我要百事”还是“我要500毫升装”,人家扫条码识别的是编号,不是你嘴里那名字。系统一看编号,立刻就知道价格、规格、库存、促销有没有,全自动搞定。 公司里也是一样。你再怎么叫得花里胡哨,只要编号统一,系统、仓库、财务、采购、生产,全都能对得上。 CP0001 (二维码自动识别) CP0002 (二维码自动识别) 二、物料编码有啥讲究?1、唯一性 一个物料就只能有一个编码! 你不能今天建了“电机001”,明天又建个“电机002”,其实是同一个东西。这种“一个东西多个码”,一出问题谁都说不清楚。 2、稳定性 编码一旦建好,尽量别动它。你要是觉得“这个名字听起来不顺耳”,那你可以去改“物料名称”,编码别碰。 改编码就像给人换身份证号,要改的话财务、库存、订单、对账全得跟着改,一不小心全乱套。 3、简洁性 别把编码当物料简介写! 有的公司喜欢把所有信息都塞进去:颜色、品牌、尺寸、材料……结果一个编码特别长,系统也跑得慢,员工也记不住。 正确做法是: 编码只负责识别身份,其他信息放属性字段里。 4、易维护 好的编码,是谁都能看懂、能用,不靠记忆,也不靠“老员工经验”。 最靠谱的方法是: 系统自动生成 + 统一规则 + 明确权限。谁能建档、谁能改、谁能审核,一清二楚。 5、可扩展 今天你只做电源,明天可能要搞电机、电控、五金件……那编码体系要经得起“膨胀”。 别加个新品类就重建一套编码,那之前的又得全改一遍。主编码需要保持稳定,扩展信息靠属性字段单独维护才是正解。 三、编码到底咋用在系统里?1、编码怎么生成? 千万别手动填!真的,千万别。 手动填的结果就是:重复的多、错的多、乱的多。 最好的办法是:系统自动生成,设置统一规则。 比如: 结构建议:类别+关键属性+流水号 举个例子:RM-SS304-5MM-00012 RM=原材料,SS304=材质,5MM=规格,00012=流水号 你只要在系统里设置好规则,系统就能帮你搞定,还不会重复。 2. 属性字段怎么配? 物料除了有编码,还应该有“属性字段”,比如:
这些信息不要全堆进编码里。你分开写,系统分析的时候能按条件筛选,找起来也快,改起来也方便,不容易出错。 3、哪些模块会用到编码? 一旦建了编码,它可不是躺在档案里吃灰,它是“全流程通用语言”。 BOM表:结构中用了哪些料,靠编码识别; 采购:下单靠编码,防止买错东西; 库存:出入库、盘点、调拨都靠它; 生产:工单用料和成品都绑定编码; 财务:成本归集、核算全靠它; 供应链:你跟供应商沟通将会说得清楚,就是因为有统一的编号。 4、怎么优化使用? 扫码识别:一物一码,出入库靠扫,省心省事; 权限分明:建档、审核、修改都得定好人; 只读字段:编码一旦生成就不能随便动; 变更留痕:每次变更有记录,谁改的查得出; 定期清理:比如12个月没用的物料标记“停用”; 替代关系:新旧物料有替代链,防止用错旧料。 ![]() 四、结语物料编码,看起来就是个编号系统。但它背后串的是公司最核心的几条线:采购、库存、生产、财务、供应链协作。 可别小看它,它可是整个公司“流程跑得顺不顺、数据准不准、系统好不好用”的起点。 物料编码这道基础,打得扎实了,后面才省心省力。 点晴模切ERP更多信息:http://moqie.clicksun.cn,联系电话:4001861886 该文章在 2025/9/30 11:20:47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